电子游戏登录第十六批科研经费公开项目汇总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1 |
基于NOX2/gp91phox角度探讨电针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 |
曾超 |
2016 |
2 |
基于经典M-CSF/RANKL双信号通路益骨汤干预破骨细胞分化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 |
陈华 |
2017 |
3 |
基于Nr2B-JNK通路的艾灸预处理抗缺血后脑微血管周细胞凋亡机制 |
狄忠 |
2017 |
4 |
电针干预慢性炎性痛伴发痛情绪的杏仁核神经肽S调控机制 |
杜俊英 |
2016 |
5 |
基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治疗机制的研究 |
杜宇鹏 |
2016 |
6 |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温阳消癥方干预肾纤维化的药用机制 |
蔡旭东 |
2020 |
7 |
痛情绪形成的ACC-DRN神经环路机制及电针干预研究 |
方剑乔 |
2018 |
8 |
电针干预痛转化效应及其外周蛋白激酶Cε通路调控机制 |
房军帆 |
2016 |
9 |
从DNA甲基化调控角度探讨EB病毒感染对SLE易感基因表达影响及青蒿素的干预作用研究 |
高祥福 |
2018 |
10 |
按揉手法对家兔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卫星细胞Wnt/β-catenin通路调控的靶向效应研究 |
郭汝宝 |
2018 |
11 |
夹脊电针调控 miR-133b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修复的机制 |
何克林 |
2019 |
12 |
肾气丸抑制Notch1信号通路抗阳虚证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陈红淑 |
2020 |
13 |
基于脊髓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介导BDNF/TrkB-KCC2通路探讨低频电针干预糖尿病神经痛的作用机制 |
何晓芬 |
2018 |
14 |
Notch1信号通路调控肺癌微环境PD-Ls表达及益气养阴方的干预研究 |
胡丹丹 |
2018 |
15 |
基于CaMKII/caveolin-1通路糖尿病神经痛敏化DRG神经元P2X3受体的上膜转运机制与低频电针的干预作用 |
蒋永亮 |
2017 |
16 |
推拿手法对家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神经-血管”反馈调控机理研究 |
李增图 |
2018 |
17 |
电针对骨癌痛大鼠DRG P2X3受体膜表达的干预及CASK调控机制研究 |
梁宜 |
2016 |
18 |
基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介导Shh-Gli-TJ信号通路探索电针促血脑屏障开放的时间窗效应及机制 |
林咸明 |
2017 |
19 |
趋化因子CCL3参与慢性炎症痛的机制及电针的双重干预作用研究 |
刘伯一 |
2017 |
20 |
趋化因子CCL3通路介导慢性炎症痛的外周机制及电针的干预作用 |
刘伯一 |
2016 |
21 |
脉冲电场干预下杠杆定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生物力学特性及神经反馈机制研究 |
吕立江 |
2017 |
22 |
基于Markov决策分析的中风恢复期的比较效益研究 |
马睿杰 |
2015 |
23 |
基于Semaphorin-3A信号的脊髓损伤后PNNS可塑性变化及电针干预机制 |
马睿杰 |
2019 |
24 |
基于ERK/CREB信号通路的慢性痛并发痛情绪的前扣带皮层-体感皮层关联机制及电针干预研究 |
邵晓梅 |
2015 |
25 |
电针干预慢性痛大鼠社会行为异常及其rACC-NAc环路机制 |
沈醉 |
2018 |
26 |
基于前扣带皮层神经振荡变化特征及其与GABA相关性的慢性痛认知机制和电针干预研究 |
孙晶 |
2017 |
27 |
基于孤束核及其CB1受体调节机制的电针干预TLESR研究 |
王超 |
2016 |
28 |
痛情绪的杏仁核-前扣带回神经环路调节机制及电针干预研究 |
吴媛媛 |
2019 |
29 |
杏仁核潜在蛋白参与痛情绪发生及电针干预研究 |
吴媛媛 |
2016 |
30 |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清热透湿抗感颗粒(治疗流感中药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 |
陈京 |
2020 |
31 |
基于小胶质细胞p38 MAPK/TNF-α信号通路的电针干预痛转化研究 |
周杰 |
2018 |
32 |
软骨干细胞Hedgehog信号介导骨性关节炎骨赘形成及补肾中药干预的分子机制研究 |
陈俊杰 |
2020 |
33 |
PI3K-AKT-mTOR自噬通路在补肾宁心方治疗VCD诱导的POI大鼠模型中的机制研究 |
陈文俊 |
2020 |
34 |
黄连解毒汤对白念珠菌组蛋白ε乙酰化信号途径的调控研究 |
曹毅 |
2017 |
35 |
基于EB病毒-易感基因间表观遗传对话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SLE作用机理 |
陈红波 |
2016 |
36 |
养阴解毒方调控EGFR/PI3K/AKT信号通路克服T790M获得性耐药的作用机制 |
陈舒怡 |
2017 |
37 |
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新优势克隆ST208毒力因子鉴定及功能研究 |
陈燕 |
2016 |
38 |
基于JNK/P38MAPK信号通路脂联素/TNF-a/PPARγ调控再生障碍性贫血BMMSCs成脂分化及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
邓姝 |
2018 |
39 |
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痰瘀同治方抑制CD40+单核细胞分化在易损斑块中的机制 |
戴金 |
2020 |
40 |
Wnt2-Fzd2-Fyn-STAT3通路在苦蘵内酯P抑制食管鳞癌EMT和转移的作用研究 |
傅宇斐 |
2016 |
41 |
蛇六谷石油醚提取物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增殖的靶基因和靶通路的机制研究 |
高秀飞 |
2018 |
42 |
组蛋白修饰在苦参碱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
顾建友 |
2016 |
43 |
Nrf2通过调节CD36的表达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益气补肾调脂方的干预作用 |
何蓓晖 |
2017 |
44 |
基于血液中CXCL1调节中性粒细胞源性阿片肽介导针刺抗炎性痛的外周机制初步研究 |
洪寿海 |
2018 |
45 |
NF-κB/ZEB/Wnt信号通路介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干预机制的研究 |
戴金锋 |
2020 |
46 |
NLRC5介导了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抑制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肠化 |
黄宣 |
2016 |
47 |
ICU患者院内感染预警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江荣林 |
2018 |
48 |
丹参酮IIA通过激活Nrf2/Keap1/NF-kB信号通路保护脓毒症诱发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的机制研究 |
江荣林 |
2017 |
49 |
电针促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的抗抑郁机制研究 |
姜硕 |
2018 |
50 |
MCOLN 1介导自噬溶酶体途径上调在生酮饮食减少癫痫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蒋艳 |
2019 |
51 |
骶神经电刺激通过GDNF-Th17通路对大鼠肠道炎症及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金海峰 |
2017 |
52 |
补肾活血中药通过TGF-beta信号通路调控OA软骨下骨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分化及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 |
金红婷 |
2017 |
53 |
基于血管病变的益气活血类方及其组分治疗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
丁志山 |
2019 |
54 |
补益心脾法对产后抑郁炎性反应相关NF-κB信号通路作用研究 |
李净娅 |
2019 |
55 |
丹参二萜醌调控SREBP1/Akt/mTOR通路抑制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
李晓娟 |
2019 |
56 |
miR-582-5p-TGFβ信号调控异常应力下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及补肾活血方干预作用研究 |
厉驹 |
2017 |
57 |
多囊卵巢CTBP1-AS表达异常及隐丹参酮调节机制研究 |
窦晓青 |
2020 |
58 |
隐丹参酮下调USP1促Smad4泛素化降解阻断TGFβ诱导的胃癌转移侵袭的机制研究 |
刘培 |
2018 |
59 |
基于CXCL12甲基化介导CXCL12/CXCR4生物学轴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清心饮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
刘强 |
2018 |
60 |
痛情绪的ACC神经元兴奋-抑制平衡机制及电针干预研究 |
杜俊英 |
2020 |
61 |
基于微滴数字PCR技术评估外泌体miRNA作为胃癌早诊标志物的应用 |
吕航 |
2018 |
62 |
房颤干预与卒中防治新技术研究 |
毛威 |
2016 |
63 |
臭椿酮靶向Trx1调控CRPC细胞内ROS平衡逆转ADT耐受的分子机制研究 |
潘虹 |
2018 |
64 |
雷公藤多苷对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愈合中紧密连接及其miRNAs调控机制的研究 |
钦丹萍 |
2016 |
65 |
化湿解毒方基于lincRNA-p21/Cyclin D1/Cdk4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胃癌侵袭转移的研究 |
裘生梁 |
2019 |
66 |
枳术丸通过miR-378/CAMKK2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NASH的作用机制研究 |
杜仲燕 |
2020 |
67 |
涤痰汤对PV- Glu/SKCa- DA能神经元通路的影响 |
裘涛 |
2017 |
68 |
探讨益气活血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盆神经节损伤修复过程中自噬流的影响 |
段跃 |
2020 |
69 |
补肾中药调控Hedgehog信号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 |
阮红峰 |
2018 |
70 |
植物免疫诱抗型生物农药应用于中药材种植的研究 |
范慧艳 |
2020 |
71 |
苦参碱联合STAT3抑制剂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机制研究 |
沈建平 |
2015 |
72 |
解毒三根汤调控Hippo信号通路与 Akt/GSK-3β信号通路串话抑制结肠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
沈敏鹤 |
2015 |
73 |
基于Nrf2-ARE通路研究胡柚皮黄酮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 |
施政 |
2018 |
74 |
常见恶性肿瘤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估及规范化研究 |
舒琦瑾 |
2016 |
75 |
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克服第三代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机制研究 |
舒琦瑾 |
2018 |
76 |
miR-424-5p/miR-582-5p调控阳虚血瘀质膝骨关节炎的易感机制及补肾活血方干预作用研究 |
童培建 |
2018 |
77 |
一种新颖TGF-β抑制剂衢枳壳黄酮治疗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 |
王建平 |
2018 |
78 |
加味桂仙汤对精原细胞NRF2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影响 |
王洁 |
2017 |
79 |
氧化应激损伤后视杆细胞自噬表达异常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研究 |
王洁 |
2018 |
80 |
异常应力下补肾中药靶向miR-582-5p调控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
王萍儿 |
2018 |
81 |
丹参新酮调控AP4-Lgr5通路对胃癌化疗增敏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王亿平 |
2017 |
82 |
Hippo信号加速髓核细胞衰老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补肾经方干预的机制研究 |
吴承亮 |
2019 |
83 |
肾虚椎间盘退变中盘源性干细胞的命运及调控机制研究 |
吴承亮 |
2015 |
84 |
组合紫外诱变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选育低蛋白酶活性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 |
冯岳 |
2020 |
85 |
参芪地黄汤对新的足细胞损伤通路“mtDNA-TLR9-p38/NFκB-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夏虹 |
2019 |
86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内源性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命运及补肾中药干预机制研究 |
肖鲁伟 |
2018 |
87 |
基于肺-肠轴探讨金欣口服液对RSV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加重小鼠的干预作用 |
谢辉辉 |
2017 |
88 |
南方红豆杉基于PD-L1、JAK/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肿瘤抑制性树突状细胞抗肺癌的机制研究 |
谢长生 |
2017 |
89 |
基于大样本深度学习构建肺磨玻璃结节的生长规律预测模型 |
许茂盛 |
2019 |
90 |
新的嗅觉受体突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中的作用以及补肾健脾祛瘀法的修复机制 |
叶宝东 |
2017 |
91 |
创新中药派能达干预ITP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的机制研究 |
尹利明 |
2018 |
92 |
人参二醇组皂苷提取物激活ERK/RUNX1/HDAC6信号通路促进ITP巨核细胞成熟的机制研究 |
尹利明 |
2018 |
93 |
丹参新酮抑制STAT3/c-Myc/CD47通路阻断非Bcr-Abl依赖性Imatinib耐药CML免疫逃逸的作用研究 |
尹一飞 |
2018 |
94 |
去氢丹参新酮调控SHP-1/STAT3通路阻断CD47介导的CML干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研究 |
尹一飞 |
2018 |
95 |
卫生保健系统新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策略 |
余兰仙 |
2016 |
96 |
中药新药人参皂苷次级苷ALK抗单核白血病细胞脑浸润的作用机制研究 |
余潇苓 |
2019 |
97 |
不同频率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苍白球电活动性的影响 |
张海峰 |
2018 |
98 |
加味黄风汤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
张培培 |
2016 |
99 |
基于miRNA132对BDNF-Trk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柴贝止痫颗粒抗癫痫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
张青 |
2018 |
100 |
Runx2-MMPs/ADAMTSs在骨关节炎中分子机制及补肾活血除痹方调控研究 |
张善星 |
2018 |
101 |
Runx2与NGF-TrkA信号通路对话介导膝骨关节炎进展的分子机制及补肾活血除痹方干预研究 |
张善星 |
2018 |
102 |
长链非编码RNA-ncRuPAR介导云母促非甾体抗炎药肠病肠黏膜机械屏障修复机制的研究 |
张烁 |
2015 |
103 |
姜黄素调节NLRP1炎症小体活化介导的神经元焦亡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
张昕 |
2018 |
104 |
β-榄香烯调控糖代谢在逆转结直肠癌5-FU耐药中的机制研究 |
谷建钟 |
2020 |
105 |
川芎-天麻介导硬脑膜淋巴管AQP4表达参与偏头痛大鼠神经源性炎症的机制研究 |
章正祥 |
2018 |
106 |
Aurovertins抗三阴乳腺癌构效关系及抗转移作用研究 |
赵虹 |
2017 |
107 |
CCI对大鼠类淋巴系统/AQP4的影响及电针作用机制研究 |
韩德雄 |
2020 |
108 |
阿尔茨海默病中细胞降解系统ELS缺陷与外泌体释放Aß的相关性研究 |
郑婷婷 |
2019 |
109 |
Interleukin(IL)-1调控SDF-1/CXCR4信号转导通路在关节软骨退变中的作用及香紫苏醇对骨性关节炎防治机制的研究 |
钟滢 |
2018 |
110 |
磁共振活度指数(MaRIA)和Clermont分数联合影像组学检测在克罗恩病中的对照研究 |
周科峰 |
2019 |
111 |
无创三维体表心电标测辅助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
周鑫斌 |
2019 |
112 |
NR2F2通过调控NF-κB通路参与PTPN21介导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的机制研究 |
朱妮 |
2018 |
113 |
高三尖杉酯碱和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IPI504对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协同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研究 |
庄海峰 |
2019 |
114 |
不同频率电针“百会”、“听宫”穴对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蒋丽元 |
2017 |
115 |
雷公藤甲素通过硫酸乙酰肝素多配体蛋白多糖-4调控足细胞损伤防治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机制研究 |
李亚妤 |
2016 |
116 |
SGK1调控蜕膜巨噬细胞极化在自然流产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楼毅云 |
2018 |
117 |
雷公藤甲素靶向调控TET介导的DNA去甲基化逆转足细胞EMT的机制研究 |
万凤 |
2018 |
118 |
miRNA-409-5p靶向TGF-β1介导电针重激活原位肝癌裸鼠免疫抑制NK细胞的机制研究 |
王睿 |
2017 |
119 |
SDF-1/CXCR4介导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电针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调控机制 |
刘芳 |
2017 |
120 |
基于CaSR/Gq--PLC--PKC通路探讨活血通络药对“水蛭-蜈蚣”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
马健雄 |
2018 |
121 |
肾消方对自发性糖尿病肾脏疾病db/db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UNX3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
牟新 |
2017 |
122 |
清热益气中药黄连人参对药基于PDX-1基因甲基化介导对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 |
周迪夷 |
2017 |
123 |
习近平青年修德思想与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研究 |
方年根 |
2017 |
124 |
基于UPLC Q-TOF/MS技术的细胞脂质代谢组学探究乳痈方对乳腺细胞炎症模型代谢物的影响 |
何冰倩 |
2020 |
125 |
扶正解毒通络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 |
何昱 |
2019 |
126 |
针刺治疗对炎性痛大鼠脊髓CXCL1-CXCR2信号轴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
洪寿海 |
2020 |
127 |
FAHFAs的多维质谱“鸟枪”新方法建立及应用于狼疮小鼠血浆和肾脏的表征 |
胡长锋 |
2020 |
128 |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
黄建波 |
2020 |
129 |
基于Delphi法的医养结合老年中医护理“靶-控”方案的构建与探索——以杭州市社区为例 |
林觐民 |
2018 |
130 |
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
楼数慧 |
2015 |
131 |
右归饮调控成骨FoxO/TCF转录平衡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
黄杰烽 |
2020 |
132 |
实习护生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及相关精神心理因素调查 |
裘秀月 |
2017 |
133 |
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调体降压作用的机制研究 |
沈翠珍 |
2019 |
134 |
中医护理科研能力提升 |
沈翠珍 |
2018 |
135 |
老年失智症照顾者家庭管理策略及影响因素研究 |
沈勤 |
2019 |
136 |
参黄膏贴敷神阙穴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应用研究 |
孙秋华 |
2019 |
137 |
桂枝芍药知母汤抑制TLR4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降低RA转化率的机制研究 |
黄琳 |
2020 |
138 |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居家环境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
屠乐微 |
2019 |
139 |
原创性护理理论概念体系的构建 |
汪国建 |
2014 |
140 |
5种“发物”对手术切口愈合及凝血机制的影响 |
肖雯晖 |
2016 |
141 |
轻、中度失智老人家庭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杨莉莉 |
2018 |
142 |
主动健康与老龄化“治未病”应对高峰论坛 |
黄琦 |
2020 |
143 |
耳穴贴压法对行IVF-ET的高龄二胎夫妇负性情绪和妊娠结局的随机对照研究 |
应立英 |
2019 |
144 |
基于“脾主肌肉”理论的艾灸预处理改善老年性肌萎缩作用机制研究 |
勇入琳 |
2018 |
145 |
解毒祛瘀滋阴法调控miR-126/DNMT1信号通路在SLE DNA低甲基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包洁 |
2018 |
146 |
解毒祛瘀滋阴法通过miR-29b负调控sp1/DNMT1信号通路在SLE DNA低甲基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包洁 |
2018 |
147 |
运脾和络颗粒调控SIRT1-FoxO1-自噬通路抑制糖尿病脂肪异位沉积的研究 |
柴可夫 |
2017 |
148 |
SREBP1-IRS2-PI3K/Akt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及丹红注射液干预机制研究 |
陈娟 |
2017 |
149 |
基于TLR9-pDCs-CD4+CXCR3+T研究青蒿鳖甲药对配伍治疗SLE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
陈娟 |
2018 |
150 |
Toll样受体3参与调控PM2.5诱发血压升高的机制研究 |
陈如程 |
2018 |
151 |
川芎嗪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高表达miRNA-486-5p外泌体促进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再生及机制研究 |
储利胜 |
2018 |
152 |
从解毒祛瘀滋阴法下调PM2.5诱发的NET-pDC-IFN-α通路探讨其治疗SLE的作用与机制 |
丁兴红 |
2017 |
153 |
防治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白及功能食品的研制与开发 |
丁兴红 |
2017 |
154 |
涤痰开窍法治疗MRL/lpr小鼠红斑狼疮脑病的作用研究 |
杜羽 |
2017 |
155 |
基于真实世界的范永升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 |
杜羽 |
2018 |
156 |
三七药酒方解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
范永升 |
2018 |
157 |
miR-139-5p/CXCR4介导川芎嗪预处理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脑缺血损伤区迁移机制研究 |
方燕 |
2019 |
158 |
从肿瘤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探讨解毒化浊方中药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
谷焕鹏 |
2018 |
159 |
虎杖苷介导SIRT1信号通路活化抑制颅内动脉瘤形成的机制 |
顾晶晶 |
2016 |
160 |
感知社会公平性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
蒋姝函 |
2020 |
161 |
马钱子胶囊通过mTORC1调控滤泡调节性T细胞治疗重症肌无力大鼠的机制研究 |
蒋旭宏 |
2020 |
162 |
从肠道菌群调控肠上皮细胞TLR9信号通路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SLE的机制 |
何志兴 |
2017 |
163 |
基于脂质组学研究神经酰胺诱导的氧化应激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狼疮定的治疗机制探讨 |
胡长锋 |
2018 |
164 |
健脾运脾药对“白术-苍术”为基础的中药组方抗高脂血症作用机制及差异性研究 |
黄建波 |
2019 |
165 |
基于MeCP2/IRAK1信号通路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子机制 |
李荣群 |
2016 |
166 |
雌激素缺乏状态下补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李松涛 |
2018 |
167 |
蕲蛇多肽影响GR受体/NF-kB相互作用干预RA滑膜炎症的机制研究 |
林晨 |
2018 |
168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太阴血证辨证模型研究 |
林树元 |
2018 |
169 |
Exosome/TLR4通路在细颗粒物诱发血压升高中的作用机制 |
刘翠清 |
2016 |
170 |
Toll样受体3参与调控PM2.5诱发肝脏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 |
刘翠清 |
2017 |
171 |
多重基因分析技术对胃溃疡肝郁脾虚证本质的研究 |
刘晓谷 |
2019 |
172 |
桑黄桑叶发酵保健茶的研发及其保健功能研究 |
李俊峰 |
2020 |
173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肝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
潘小平 |
2017 |
174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源性肝细胞的研究 |
潘小平 |
2017 |
175 |
拟杆菌-乙酸-GPR43/HDAC轴在痛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祛浊通痹方对其干预机制研究 |
邵铁娟 |
2018 |
176 |
米餐系列产品食品研发 |
宋红 |
2017 |
177 |
复方附苓颗粒靶向Drp1参与调节卵巢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
陶方方 |
2019 |
178 |
从肠道微生物调控NLRP3炎性小体探讨痛风湿热证的发病机制及四妙散的干预作用 |
温成平 |
2018 |
179 |
基于 PET/CT 影像分析的卵巢癌智能辅助诊疗的研究 |
李璐 |
2020 |
180 |
基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对穴区信息启动传导的机制研究 |
李璐 |
2020 |
181 |
绍派伤寒医家徐荣斋学术思想研究 |
谢冠群 |
2019 |
182 |
治疗SLE复方中的抗炎物质分离及对狼疮活动干预机制的研究 |
徐莉 |
2016 |
183 |
从特征脑电及其相关神经环路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狼疮脑病的“既病防变”作用及其机制 |
许正浩 |
2018 |
184 |
低剂量雷公藤甲素抗颞叶癫痫作用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
许正浩 |
2016 |
185 |
基于PK-PD关联的丹参与红花组分抗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
杨洁红 |
2017 |
186 |
补阳还五汤上调Sirt3抑制TGF-β1/TGFBR2/TGFBR1/Smad3通路改善心梗后心肌纤维化机制研究 |
印媛君 |
2019 |
187 |
组胺H3受体拮抗剂对II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镇痛作用及机制 |
于捷 |
2016 |
188 |
MINK1对过敏性哮喘中血小板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岳明 |
2019 |
189 |
丹参二萜醌活血祛瘀抗肺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
张光霁 |
2015 |
190 |
丹参酮协同三氧化二砷瘀毒同治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肝癌炎症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
张光霁 |
2018 |
191 |
名贵珍稀动物药海马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技术及规范应用研究 |
张光霁 |
2015 |
192 |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丹参二萜醌抗肺癌临床前研究 |
张光霁 |
2019 |
193 |
中药膏方(膏滋剂)制备工艺量化表征及质量标准控制规范研究 |
张光霁 |
2019 |
194 |
配位络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天然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
张纪达 |
2018 |
195 |
温经活络方通过调控AMPK及JAK2-STAT3信号通路影响Th17分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
张纪达 |
2017 |
196 |
基于血小板线粒体凋亡-自噬稳态探讨健脾益气方治疗ITP的效应机制 |
李强 |
2020 |
197 |
氧化应激负调控胎盘AKT/eNOS通路在PM2.5诱发宫内生长受限中的作用及机制 |
李冉 |
2020 |
198 |
RGD-SSL-鳖甲活性肽构建及其在Endoglin/TGFβ1/Smad信号平衡中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张永生 |
2015 |
199 |
明清《太医院志》(二种)校注与研究 |
郑洪 |
2018 |
200 |
元明时期浙江医派学术海外传播及影响的文献研究 |
郑洪 |
2018 |
201 |
TRPC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李松涛 |
2020 |
202 |
基于高密度表面肌电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价研究 |
李霞 |
2020 |
203 |
睡眠障碍诱发的类固醇激素节律异常在SLE中的作用及狼疮定的干预研究 |
周佳 |
2018 |
204 |
种植体表面粗糙度调控牙龈成纤维细胞创面愈合表型的分子机制 |
黎红 |
2015 |
205 |
新型仿生块状骨的研制及其在牙槽骨垂直增量中的效能评估 |
林海燕 |
2019 |
206 |
张应力下MCCs外泌体中相关miRNAs调控Runx2基因表达在髁突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卢海平 |
2019 |
207 |
我国新型农地流转与城乡居民收入社会公平研究 |
胡万钟 |
2017 |
208 |
中药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 |
李慧 |
2018 |
209 |
中医药地方条例制修订相关问题研究 |
李慧 |
2018 |
210 |
杭州社会福利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现实启示研究(1949-1966) |
龙国存 |
2019 |
211 |
加味舒心汤对冠脉无复流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euregulin-1自分泌的干预研究 |
林冬铭 |
2020 |
212 |
习近平总书记科技思想研究 |
吴荣耕 |
2017 |
213 |
浙江省老年移动医疗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基于CS-SCP迭代理论 |
杨华 |
2017 |
214 |
北约全球化战略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研究 |
朱耿华 |
2017 |
215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预防老年人跌倒综合干预系统 |
陈美玲 |
2019 |
216 |
智能居家养老系统的适老化设计研究 |
陈美玲 |
2018 |
217 |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老年健康服务多主体协同管理模式研究 |
郭清 |
2017 |
218 |
习近平大健康思想指导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研究 |
郭清 |
2018 |
219 |
基于“髓-脑”生物轴探讨黄芪黄酮类成分逆转CTX介导免疫功能抑制及其机制研究 |
刘俊秋 |
2020 |
220 |
医用红外热像技术在健康检测中的应用技术开发系列研究 |
郭清 |
2018 |
221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效果评估 |
郭清 |
2018 |
222 |
中医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量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
冷志伟 |
2018 |
223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人类学研究 |
李虹 |
2019 |
224 |
中医药文化中英双语教育读本 |
梁世伟 |
2018 |
225 |
白芨规模化种植推广项目 |
梁泽华 |
2018 |
226 |
龙泉窑发展史话双语读本 |
林洁 |
2019 |
227 |
大数据背景下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防控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 |
刘莉云 |
2019 |
228 |
基于智慧医疗平台的医患沟通治理研究:来自杭州的调研 |
刘莉云 |
2018 |
229 |
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
刘莉云 |
2018 |
230 |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多元养老体系探索研究 |
马莎 |
2018 |
231 |
流散视阈下的詹姆斯•鲍德温文学研究 |
宓芬芳 |
2019 |
232 |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失独老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研究 |
荣超 |
2016 |
233 |
失独老人的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
荣超 |
2015 |
234 |
基于政府健康管理政策的健康管理市场培育机制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
谢蓉蓉 |
2015 |
235 |
基于Nek7-NLRP3信号通路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 |
刘文洪 |
2020 |
236 |
多个国际术语标准体系下的中医术语单字英译研究 |
叶晓 |
2017 |
237 |
中医术语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和应用研究 |
叶晓 |
2016 |
238 |
浙江民间特色食养简介(中英文对照) |
张国利 |
2019 |
239 |
基于微生物转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代谢物抗脑缺血损伤活性研究 |
陈少云 |
2016 |
240 |
基于网络互作研究雷丸蛋白pPeOp调控Cdc42/JAK/STAT3信号通路抑胃癌作用机制 |
陈宜涛 |
2018 |
241 |
基于网络交互调控探究中药雷丸蛋白pPeOp干预JAK-STAT3-SOCS3反馈回路抑胃癌作用机制 |
陈宜涛 |
2018 |
242 |
反硝化细菌的鉴定及其与胆固醇降解相关蛋白、基因的初探 |
丁滨 |
2016 |
243 |
丹参酚酸A通过激活Sirt3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
窦晓兵 |
2017 |
244 |
基于醛糖还原酶介导多元醇通路的丹红注射液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
葛立军 |
2016 |
245 |
肝靶向的可降解梳状大分子前药自组装构建刺激响应型联合化疗纳米药物传递系统 |
胡晓芬 |
2018 |
246 |
基于专题数据库灸法文献内容挖掘和知识图谱研究 |
马小琴 |
2020 |
247 |
基于生物等效性的“绿色富集-精准定性-活性成分组筛选”一体化策略研究丹参红花药效物质基础 |
李畅 |
2019 |
248 |
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PKM2信号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内皮细胞焦亡的研究 |
卢德赵 |
2019 |
249 |
姜黄素通过NF-κB调控Lin28B/let-7/Bcl-xL通路逆转肝癌细胞紫杉醇耐药的机制研究 |
田男 |
2016 |
250 |
冠心病心衰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循证优化研究 |
万海同 |
2018 |
251 |
基于药代学与药效学关联的丹参红花多组分(丹红注射液为例)抗脑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
万海同 |
2018 |
252 |
基于药物代谢与生物效应关联的补阳还五汤类方与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
万海同 |
2016 |
253 |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芪地通络颗粒(治疗中风病中经络中药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 |
万海同 |
2019 |
254 |
清热消积方通过miR-29/HDAC4调节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化抑制胃癌生长的机制研究 |
潘磊 |
2020 |
255 |
基于RSM- NSGA-Ⅱ-TOPSIS的丹参-红花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效关系的研究 |
王玉 |
2018 |
256 |
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基于浙江省实证分析 |
杨伟吉 |
2016 |
257 |
转录因子Neurogenin在Wnt/β-catenin信号调控iP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作用及其机制 |
余勤 |
2015 |
258 |
短密木霉与白术根腐病菌的空间互作及相关蛋白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
袁小凤 |
2018 |
259 |
基于JAK2/STAT3--MMP-3通路对炙马钱子促进AChR聚集治疗MG的分子研究 |
秋超 |
2020 |
260 |
丹红注射液联合t-PA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的作用机制研究 |
周惠芬 |
2019 |
261 |
基于TLRs/MyD88信号通路的银花平感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免疫机制研究 |
周惠芬 |
2016 |
262 |
医派、医家、医籍:近代浙江中医文献整理研究 |
焦阳 |
2018 |
263 |
基于元数据方案的连建伟教授医案数据库建设及数据挖掘研究 |
王静波 |
2016 |
264 |
浙江历代医林人物志 |
王静波 |
2019 |
265 |
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评估及差异性干预研究 |
易安宁 |
2014 |
266 |
基于TrxR1-ROS通路的甘草查尔酮A抗结肠癌作用机制研究 |
阮叶萍 |
2020 |
267 |
基于“针捕集-肠道微生态学-代谢标志物”探讨白术芍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炮制增效机理 |
曹岗 |
2015 |
268 |
基于LGR4靶点和在线定向捕获的“山茱萸-白芍”酒炙配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
曹岗 |
2017 |
269 |
基于毒性系统性早期评价的中药肾毒性成分发现关键技术及安全预警数据库的建立 |
曹岗 |
2018 |
270 |
基于植物初级代谢产物差异分析的中药米仁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曹岗 |
2017 |
271 |
丹红注射液在脑缺血过程中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和抗炎作用的机制研究 |
邵翀羽 |
2020 |
272 |
新型缬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
陈静 |
2019 |
273 |
乐山(小凉山彝区)乌天麻大健康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
石森林 |
2020 |
274 |
基于HIF-1α/LDH-A通路探讨丹参酮改善胰腺癌乏氧微环境和化疗敏感性的功能研究 |
程汝滨 |
2017 |
275 |
基于“结构相似性分类-质谱可视化解析”的甘草制吴茱萸物质基础及减毒机理研究 |
单琪媛 |
2017 |
276 |
基于“谱-毒-效”多重关联模式的吴茱萸毒效物质基础及致毒减毒机制初步研究 |
单琪媛 |
2019 |
277 |
基于Stetler 证据应用模式构建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护理循证干预方案 |
宋丹 |
2020 |
278 |
“协同靶向”策略构建两性寡肽脂质体介导三氧化二砷前药脑胶质瘤胞内递药及机理研究 |
谷满仓 |
2016 |
279 |
基于转录组调控研究As2O3-寡肽纳米囊在不同KRAS突变亚型胰腺癌细胞中的递药机制 |
谷满仓 |
2019 |
280 |
基于“酸甘温润法”白芍白术药对治疗便秘大鼠的MD-PK/PD研究 |
管家齐 |
2019 |
281 |
疗脱方-DPC-EXO对AGA脱发模型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 |
宋红 |
2020 |
282 |
芪红组分配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脑药代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 |
何昱 |
2018 |
283 |
协同学复杂系统理论解析麻黄汤组分配伍的体内药物代谢与药效相关性 |
何昱 |
2015 |
284 |
整合PK-PD和代谢组学技术解析丹参红花组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配伍机制研究 |
何昱 |
2018 |
285 |
铁皮石斛多糖基于“肠道微生物-SCFAs-GPR41”途径改善代谢性高血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苏洁 |
2020 |
286 |
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特征代谢产物的快速筛查及定量研究 |
华颖 |
2018 |
287 |
N-糖苷酶缺陷导致的先天性糖基化障碍(NGLY1-CDG)相关突变的酶学分析及功能研究 |
孙桂芹 |
2020 |
288 |
玄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调控钙平衡负反馈调节内质网应激介导脑损伤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研究 |
黄真 |
2015 |
289 |
保健食品功能研究 |
蒋立勤 |
2017 |
290 |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优选中药提取工艺研究与应用 |
金伟锋 |
2018 |
291 |
WRKY 转录因子在喜树碱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
开国银 |
2018 |
292 |
右美托咪定通过HMGB1/RAGE/焦亡途径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
孙华琴 |
2020 |
293 |
价态调控三氧化二砷前药逐级递进靶向递药系统肝细胞癌胞内转运及其机制研究 |
李范珠 |
2018 |
294 |
电针干预痛认知的ACC-PAG神经环路调节机制研究 |
孙晶 |
2020 |
295 |
混沌优化神经网络在中药提取工艺优选的研究 |
李晓红 |
2018 |
296 |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药用珠核生产工艺优选研究 |
李晓红 |
2019 |
297 |
双靶向癌基因STAT3和β-catenin的中药抗胃癌活性成分的发现与分子机制研究 |
覃江江 |
2020 |
298 |
英黄软膏的制备及治疗外周静脉炎的实验研究 |
梁泽华 |
2017 |
299 |
基于PKCε活化介导TRPV1通路的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镇痛作用机制研究 |
田鸿芳 |
2020 |
300 |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代表赵学敏学术思想及《本草纲目拾遗》研究 |
廖广辉 |
2019 |
301 |
NOX2/ROS信号通路在稳心颗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
刘骞 |
2018 |
302 |
NAMPT在高血糖影响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
刘丽英 |
2014 |
303 |
中药莪术有效成分莪术醇基于UTX/JMJD3调控MGMT启动子甲基化逆转胶质瘤替莫唑胺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
田男 |
2020 |
304 |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丹参红花多组分配伍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
万浩芳 |
2020 |
305 |
RARα磷酸化修饰调控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凋亡的机制研究 |
楼斯悦 |
2017 |
306 |
FBXL20/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生酮饮食抗颞叶癫痫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王宝辉 |
2020 |
307 |
关于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电子游戏登录药物研究所联合开展“药物及大健康产品研发”的框架协议 |
吕圭源 |
2018 |
308 |
基于“肠道-TLR4/NFκB-炎症”野菊花黄酮抗“过食肥甘醇酒”致代谢性高血压机制研究 |
吕圭源 |
2018 |
310 |
基于RNA-Seq的不同病理因素诱导大鼠心肌肥大模型发病机制的比较研究 |
王德军 |
2020 |
311 |
三七提取综合物保健研究与开发 |
吕圭源 |
2017 |
312 |
无比山药丸二次开发 |
吕圭源 |
2017 |
313 |
优势中药破壁产品开发及评价体系建立 |
吕圭源 |
2018 |
314 |
孕康口服液二次开发研究 |
吕圭源 |
2019 |
315 |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野菊花黄酮抗高血压创新药物研究 |
吕圭源 |
2017 |
316 |
浙产名优中药材为主大健康产品功效及安全性研发 |
王广基 |
2019 |
317 |
黄芪多糖小檗碱配伍调控lncRNAs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 |
毛竹君 |
2016 |
318 |
双重多肽介导三氧化二砷纳米粒靶向骨髓干细胞龛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
穆朝峰 |
2017 |
319 |
基于肠道微生态/屏障系统的京大戟醋制降低肠道毒性作用机理研究 |
王奎龙 |
2020 |
320 |
三七药酒的药效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石森林 |
2018 |
321 |
元胡优良品种选育方法及种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
石森林 |
2015 |
322 |
野菊花有效部位抑制LPS/TLR4通路改善“过食肥甘醇酒”致代谢性高血压微循环障碍的药效机制研究 |
苏洁 |
2018 |
323 |
高效专用有机肥开发与施肥技术研究 |
睢宁 |
2017 |
324 |
浙贝母碳同化物代谢响应植株钾浓度的生理机制研究 |
睢宁 |
2016 |
325 |
基于“方药指纹-入血成分群-生物标记物”的三维模式研究玉屏风散黄芪-防风治疗气虚自汗的量效关系 |
王林燕 |
2020 |
326 |
NF-κB/p53交叉通路介导野马追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田莎莎 |
2019 |
327 |
基于替代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介导的CCL22-CCR4轴探讨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减轻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王璐 |
2020 |
328 |
基于TLR4信号通路研究青蒿-鳖甲药对配伍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机制 |
王一奇 |
2016 |
329 |
肠道菌群协同化瘀泄浊中药多成分多级释药微囊用于肾纤维化治疗研究 |
魏颖慧 |
2018 |
330 |
薜荔果多糖通过“肠道微生物-SCFAs-GPR41/43”途径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吴建军 |
2018 |
331 |
基于TLRs和RLRs信号通路的中药寒热药对黄连-紫苏叶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 |
吴巧凤 |
2018 |
332 |
浙江道地药材深加工项目——菊花明目泡腾颗粒的研发 |
吴素香 |
2018 |
333 |
基于Nox-hedgehog信号通路探讨畲药三叶青总黄酮抗肝纤维化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
吴鑫 |
2018 |
334 |
基于数学建模研究中药联合化疗干预下肿瘤微环境多类细胞生长动力学的体内外相关性 |
熊阳 |
2017 |
335 |
双重血栓靶向定位释放水蛭素融合蛋白基因给药系统的研究 |
徐秀玲 |
2016 |
336 |
基于谱效关系与关键药效成分群的白芍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
严斌俊 |
2019 |
337 |
基于色谱保留多元统计模型的复方中药HPLC分析方法高效构建模式研究 |
严斌俊 |
2017 |
338 |
药材道地性对郁金配方颗粒质量的影响及生产过程前馈控制方法研究 |
严斌俊 |
2019 |
339 |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研究 |
严松 |
2019 |
340 |
从IDO1/KYN色氨酸代谢通路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SLE的机制研究 |
王伟杰 |
2020 |
341 |
铁皮石斛“厚肠胃”改善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IETM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颜美秋 |
2017 |
342 |
丹参新酮通过STAT3/c-Myc/AP4通路抑制胃癌转移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王亿平 |
2020 |
343 |
基于生物亲和探针精准发现泽兰属三种中药中MAA型新颖STAT3特异性抑制剂及分子靶向抗三阴性乳腺癌研究 |
杨波 |
2017 |
344 |
基于肠-肺轴研究脾肺两虚证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易转化重型肺炎及防治机制 |
温成平 |
2020 |
345 |
野马追有效部位及多组分协同抗肿瘤活性研究 |
杨波 |
2016 |
346 |
基于多体征图像深度学习技术的高血压病证量化及危险分层智能诊断模型研究 |
吴斌 |
2020 |
347 |
基于PK-PD-代谢组学实时动态偶联的淫羊藿-川芎药对治疗骨关节炎的配伍机制研究 |
尹华 |
2018 |
348 |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视角下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患者住院费用适宜性评价研究 |
吴丽 |
2020 |
349 |
基于代谢重编程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调控T细胞分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谢冠群 |
2020 |
350 |
胡柚降脂方防治高脂血症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
袁强 |
2018 |
351 |
青蒿鳖甲汤通过mTOR自噬调控引起肺癌细胞“失巢凋亡”的机制研究 |
袁强 |
2018 |
352 |
基于真实世界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中医序贯治疗RA的临床疗效 |
谢志军 |
2020 |
353 |
脑梗死/心肌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布与病因病机演变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
徐彬 |
2019 |
354 |
乾宁斋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研究 |
张春椿 |
2018 |
355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对白纹伊蚊登革病毒感染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
徐家宝 |
2020 |
356 |
基于肠道菌群及LPS/TLR4信号通路研究高脂诱导西藏小型猪早期AS的慢性炎症机制 |
徐孝平 |
2020 |
357 |
基于肿瘤乏氧分子靶向治疗的pH响应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及联合抗癌作用研究 |
张凤玲 |
2018 |
358 |
仙茅酚苷类成分介导Wnt4通路防治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
张泉龙 |
2019 |
359 |
链接蛋白MyD88调控PM2.5诱导急性气道炎症的分子机制 |
张水娟 |
2017 |
360 |
黄热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研究 |
许晓莹 |
2020 |
361 |
苗药蜘蛛香反向调节野生型和突变型p53介导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赵华军 |
2017 |
362 |
延胡索生物碱合成关键酶基因CyNCS克隆、功能验证及超表达增强霜霉病耐受性机制研究 |
赵永钦 |
2018 |
363 |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心血管病健康管理模式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传统健康行为干预的有效补偿 |
杨芳 |
2019.1 |
364 |
马钱子总碱柔性传递体的制备及其透皮靶向递药研究 |
诸佳珍 |
2018 |
365 |
双重阶梯血栓靶向定位表达蝮蛇抗栓蛋白基因递药系统的研究 |
诸佳珍 |
2019 |
366 |
白及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熟化提升及应用示范 |
丁志山 |
2015 |
367 |
白及药效组分抑制IL-1β分泌干预PM2.5损伤肺的调控机制研究 |
丁志山 |
2016 |
368 |
三叶青多糖解热抗肿瘤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丁志山 |
2019 |
369 |
基于自噬理论探讨裘氏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 |
杨华娣 |
2020 |
370 |
山核桃叶总黄酮的纯化技术及其降高尿酸血症应用研究 |
金丽霞 |
2017 |
371 |
基于多模态图像和多分类器融合的DBT肿块自动检测方法研究 |
赖小波 |
2016 |
372 |
基于甲基化-表达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策略的lncRNA CRNDE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联研究 |
叶丁 |
2020 |
373 |
孕期和哺乳期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暴露对子代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
叶小青 |
2020 |
374 |
面向临床路径过程管理的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整合过程模型与机理研究 |
李凯 |
2016 |
375 |
畲医药资源数据库系统研发 |
李志敏 |
2018 |
376 |
中医药科教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李志敏 |
2019 |
377 |
新“浙八味”道地药材中拟除虫菊酯的残留及内分泌干扰效应 |
叶小青 |
2020 |
378 |
新型N-糖苷酶PNGase F-Ⅱ功能及催化机制的研究 |
孙桂芹 |
2016 |
379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的中药饮片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王健庆 |
2019 |
380 |
听障儿童的嗓音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 |
肖永涛 |
2016 |
381 |
听障儿童语言韵律的特征及干预策略研究 |
肖永涛 |
2019 |
382 |
基于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的艾灸预处理治疗肌肉衰减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 |
勇入琳 |
2020 |
383 |
基于ERK/P38MAPK通路研究TAA诱发骨质疏松新毒性 |
许健 |
2019 |
384 |
独蒜兰种子非共生萌发培养和快速繁殖关键技术研究 |
周芳美 |
2019 |
385 |
“红色口袋书”浙江红色旅游主题党日活动一本通 |
朱金玲 |
2019 |
386 |
MGC等3种新共晶化合物对固醇调控通路靶点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 |
丛晓东 |
2015 |
387 |
中国人群VEL血型的分子形成机制及基因定型策略研究 |
俞颖 |
2020 |
388 |
延胡索等3种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关键技术规范研究 |
葛卫红 |
2015 |
389 |
雄激素缺乏促进高脂诱导小型猪脂肪肝发病的miRNA调控机制研究 |
蔡兆伟 |
2018 |
390 |
胃癌“形神并重, 瘀毒郁同治”临床方案的创新研究与应用 |
张光霁 |
2019 |
391 |
重症康复应用进展学术研讨会 |
张志荣 |
2020 |
392 |
从磷酸酶PP2A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探讨狼疮定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 |
章云 |
2020 |
393 |
狼疮定通过调控磷酸酶PP2A介导的Th17/Treg平衡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研究 |
章云 |
2020 |
394 |
高脂环境下五指山小型猪和藏猪AS的发病模式及病理特点的比较研究 |
陈民利 |
2015 |
395 |
中药新药低极性人参皂苷ALK调控IDH基因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化的机制研究 |
赵燕娜 |
2020 |
396 |
可吸收骨科用PLGA/HA复合材料在犬体内的安全性评价和降解性能研究 |
陈民利 |
2018 |
397 |
体外培育牛黄介导BDNF-ERK-CREB信号通路对抑郁模型动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钟晓明 |
2020 |
398 |
IRE1α/ASK1/JNK信号轴介导寒湿痹阻型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与对证干预的机制研究 |
周莉 |
2020 |
399 |
脂肪酶CAL-B催化金属氧化还原反应建立酶/金属杂化催化剂体系的机制研究 |
程桂林 |
2016 |
400 |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CT探讨丁香油的经皮促渗机制 |
丁美红 |
2019 |
401 |
丹参酚酸A通过下调miR-378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干预NASH的机制研究 |
杜仲燕 |
2019 |
402 |
JA信号介导SmJRB1转录因子调控丹参药用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
周伟 |
2020 |
403 |
尼克酰胺N甲基转移酶抑制线粒体自噬诱发ALD的分子机制研究 |
杜仲燕 |
2019 |
404 |
葛根素调控CDK6-RUNX1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作用机制研究 |
侯晓丽 |
2019 |
405 |
从水通道蛋白1介导的EMT/MET平衡探讨“肾主水”的分子机制 |
李昌煜 |
2016 |
406 |
基于LPS-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和蛋白芯片技术探讨白及抗炎组分作用机理 |
李美芽 |
2016 |
407 |
“瘀毒郁互结”病因病机理论体系的创新研究 |
朱爱松 |
2019 |
408 |
紫草素调控lncRNA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
潘洁莉 |
2019 |
409 |
SIRT1及下游相关因子在藏猪胰岛素抵抗中的表达与调控 |
戎亦骊 |
2017 |
410 |
裘氏宫颈方通过LncRNA调控miR-126/ITGA6信号轴抑制宫颈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
朱迎萍 |
2020 |
411 |
丹酚酸A调控CLIC1介导的氯离子外流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的研究 |
祝骥 |
2020 |
412 |
采用电喷雾式检测器测定浙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方法研究 |
盛振华 |
2015 |
413 |
CatS对小鼠肾移植急性免疫排斥的作用 |
施国平 |
2017 |
414 |
基于连续切片扫描电镜和三维重建技术的生物样品三维结构研究 |
王博 |
2019 |
415 |
康莱特注射液变更关键辅料动物安全性试验 |
王德军 |
2018 |
416 |
从NF-κB炎症通路和NLRP3炎性体轴协同激活IL-1β角度探讨土茯苓总黄酮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 |
夏道宗 |
2016 |
417 |
基于HPA轴-PI3K/Akt通路探讨肾气丸“补肾益髓”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
周小杰 |
2019 |
418 |
VDR调控PI3K/Akt/mTOR诱导细胞自噬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和肠饮的干预研究 |
朱飞叶 |
2018 |
419 |
维生素D受体介导PI3K/Akt/mTOR调控细胞自噬在CAG相关性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及乐胃饮加味方的干预研究 |
朱飞叶 |
2018 |
420 |
基于F-AHP法的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评价及促进策略研究 |
祝雪花 |
2020 |
421 |
HTD1801对高脂诱导金黄地鼠脂肪肝模型的影响研究 |
陈民利 |
2019 |
422 |
宽胸纳米乳缺血性脑损伤技术服务协议 |
陈忠 |
2019 |
423 |
至墨实验室-中药复方氨基酸洗发水产品的开发研究 |
丁滨 |
2020 |
424 |
至墨实验室-中药复方洗发粉剂产品的开发研究 |
丁滨 |
2020 |
425 |
研究者发起的研究项目资助协议 |
傅传喜 |
2019 |
426 |
鄞州区卫生信息平台(YRHIP)用于回顾性评价的可行性评估 |
傅传喜 |
2019 |
427 |
中药(CHMF)品质评价研究 |
黄绳武 |
2020 |
428 |
中药(CHMF)三种功效的实验研究 |
黄绳武 |
2019 |
429 |
前列腺磁共振图像的自动分割 |
赖小波 |
2019 |
430 |
硫酸米诺地尔成药性及药性评价研究 |
李范珠 |
2020 |
431 |
中医大脑暨中医智能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 |
李凯 |
2020 |
432 |
不同林下种植模式对白及产量及品质行程的影响研究 |
李石清 |
2020 |
433 |
听蓝“万人健康计划”项目(二期) |
梁泽华 |
2020 |
434 |
经方只是图谱的构建与应用 |
林树元 |
2020 |
435 |
生物源膳食纤维及其在健康主食中的应用研究 |
钱朝东 |
2019 |
436 |
技术合作开发(共建组分中药制剂研究中心) |
石森林 |
2019 |
437 |
电子游戏登录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三溪堂) |
石森林 |
2019 |
438 |
梅素产品抑菌效果研究 |
帅玉英 |
2020 |
439 |
2'-岩藻糖基乳糖生物制备项目 |
帅玉英 |
2019 |
309 |
关于共建脑心同治研究院合作协议 |
万海同 |
2018 |
440 |
PLAT001药效试验研究 |
王德军 |
2020 |
441 |
20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免疫原性实验 |
王德军 |
2020 |
442 |
HD抗体药物毒理实验研究 |
王德军 |
2020 |
443 |
止血夹与提拉线的动物实验研究 |
王德军 |
2020 |
444 |
康莱特注射液降压物质检测研究 |
王德军 |
2020 |
445 |
小鼠胃癌模型建立及体内药效学研究 |
王德军 |
2020 |
446 |
20价肺炎球菌结合原液抗原相容性试验 |
王德军 |
2020 |
447 |
康莱特注射液变更关键辅料动物安全性试验 |
王德军 |
2020 |
448 |
长效小肽安全性实验初步研究 |
王德军 |
2020 |
449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安全试验 |
王德军 |
2019 |
450 |
基因编辑猪的应用研究 |
王德军 |
2019 |
451 |
康莱特注射液变更关键辅料动物安全性试验(2019.12) |
王德军 |
2019 |
452 |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热原项目检测 |
王德军 |
2019 |
453 |
青皮甘草汤干预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实验研究 |
王德军 |
2019 |
454 |
注射用苦参碱等药品动物实验项目检测 |
王德军 |
2019 |
455 |
糖醇动物耐受性评价 |
王德军 |
2019 |
456 |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二胺氧化酶预测肠绞窄干预时机的实验研究 |
王德军 |
2019 |
457 |
肝脏灌注转运设备动物有效性研究 |
许健 |
2019 |
458 |
小鼠自发发作癫痫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
许正浩 |
2019 |
459 |
L1-CAM沉默后在大肠癌5-FU化疗增敏中的作用研究 |
赵华军 |
2019 |
电子游戏登录第十六批科研经费公开项目汇总表